喜看稻菽千重浪
平罗县乡村美景 赖盛龙/摄
新中国成立前,宁夏农业生产能力弱,靠天吃饭,粮食不能自给;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发展农业生产、大办集体经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农业现代化,宁夏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央支持宁夏建设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农业产值从1958年的1.8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58亿元,粮食产量从69万吨增加到380万吨。2021年,宁夏农业生产实现“十八连丰”,农业经营也实现了从“提篮小卖”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巨变。
艰苦奋斗绘织锦绣画卷
新中国成立初期,宁夏的农业和全国各地一样,都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等农业农村变革,农业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这其中军垦生产成为一抹最耀眼的绿色。宁夏军区和人民解放军驻宁部队在贺兰山下、黄河两岸开荒种田,并开始了由军垦向农垦的发展转变。1950年4月,西北军政委员会将所属部分部队转为生产部队,决定由宁夏军区负责创建国营农场。1950年12月,宁夏军区先遣队在灵武县创建西北第一个国营机耕农场。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向西北独立第一师发布命令:“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一师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一师,将光荣的祖国经济建设的任务赋予你们。”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根据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将独立第一师改编为农建第一师。经过近一年的准备,1953年春,部队开进平罗县西大滩,开垦荒地。195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新办8个农场,1959年7月,从各农场抽调的干部和从北大荒来宁的军官,组成筹备组,先后建成了平吉堡、渠口堡、镇北堡等农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军垦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农业经济,不仅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而且在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商品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优于当时其他农业生产,在宁夏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宁夏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到1965年,农业总产值3048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7年增长了38.4%,粮食总产量83334万公斤。期间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显著提高,1965年,各种牲畜数量迅速提高,其中大家畜由1957年的56.6万头发展到57.9万头,生猪由1957年的21.6万头发展到43.9万头,羊只由1957年的181.7万只发展到334.4万只,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市场肉蛋供应充足。林业建设成绩斐然,林地面积由1957年的10.4万亩发展到1965年的29.5万亩,国营林场发展到32个。从1958年到1965年,共培育天然林12万亩,保存国营人工幼林8万多亩,这些林地主要分布在风沙地带、黄河两岸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障农牧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9年,《全区国民经济七年发展规划初步设想》出台,提出了7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任务,粮食总产量到1975年达到15亿至16亿公斤的指标,并做到农林牧副渔并举。1970年,自治区革委会制定了第四个五年农业规划,着手实施《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树雄心,立壮志,大打农业翻身仗”的号召。于是,全区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基本农田建设热潮。到1975年,不论投入的劳动力还是修建的基本农田数量,均为1965年的5倍。
1971年到1975年,引黄灌区共开挖支斗渠4万多条,建成机耕条田160多万亩,改善排水面积100多万亩。中卫、平罗和石嘴山市郊区以及自治区农垦系统13个国营农场粮食亩产量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的标准,灵武、青铜峡、中宁、永宁、贺兰、银川郊区等县(区)粮食亩产过“黄河”(亩产800斤)。在山区组织打机井4030眼,兴修中小型水库87座、小型水利工程360处,基本农田达到180万亩。1967年底,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宁夏最大的水利工程——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建成,第一组装机容量为3.6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机组投运发电。1970年5月,全长175公里、灌溉面积129亩的惠农渠扩建工程完工。1975年,总扬程253.1米的同心扬水工程破土动工。水力设施兴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稻麦良种的更新换代和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宁夏的稻麦产量大幅提高,涌现出了一批粮食产量大面积稳产高产地区。到1974年,粮食产量达到11.82亿公斤,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砥砺奋进建设美丽田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爆发了空前活力。宁夏也始终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加大农业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以稳定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综合开发和“科教兴农”为手段,努力战胜自然灾害。积极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从而实现了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稳定增收,逐步形成了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发展格局。
2003年以来,宁夏投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百万农民培训等的资金达75.23亿元,仅2006年自治区财政安排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达25.7亿元,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4.2个百分点,其中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达10亿元,基本实现“一卡通”发放,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2006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宁夏坚持以乡镇、中心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体目标,先后组织实施了千户农宅建设示范工程、幸福村庄等一批综合整治工程,其中的“塞上农民新居”工程和南部山区危窑危房改造工程,成为宁夏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截至2006年底,宁夏76%的乡镇卫生院和59.4%的村卫生室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十五”期间宁夏共投入3.7亿元国家财政经费用于农村的改水、改厕建设。2005年,宁夏农村改水收益率达到95.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3.86%,农村累计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8.19%。2009年以来,宁夏作为全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省区之一,连续4年将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列入民生计划和为民办实事之一,截至2017年,共完成农村危窑危房改造42.7万户,超计划完成国家下达的8.67万户任务,140万农村困难群众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
经过长期努力,宁夏的农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底,宁夏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292.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316万吨,人均占有量达到530公斤。宁夏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1.7万亩,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30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95亿元。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8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
到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10元,同比增长15.7%,连续多年高于全国水平。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不断加快。
振兴乡村走向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要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宜居乡村。
2014年,宁夏出台《宁夏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以城乡一体化为战略方向,大力实施规划引领、农房改造、收入倍增、基础配套、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服务提升、文明创建八大工程。安排奖补资金17亿元,撬动地方和社会资金90多亿元,改造提升小城镇80个,建设整治村庄488个,建成了一批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全区一半以上农村人口受益,告别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脏乱差局面,受到国家住房和建设部的表扬。2018年,宁夏印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全面启动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把全区分为川区、中南部山区非深度贫困地区和“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进行分类治理,建成了100个以上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进一步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和成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立体式全方位的战略,事关农业、农村、农民三位一体的重大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引,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自治区党委、政府以2018年一号文件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提出11个方面37条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宁夏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4个方面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其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宁夏要把特色现代农业做实做强”等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打好宁夏特色农业的“金字招牌”,着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其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场深刻革命,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着力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其三,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着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其四,坚持把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其五,着力推进脱贫富民,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始终把就业增收摆在突出位置,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充盈更实在。
农业稳,天下安。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宁夏粮食产量保持在380万吨以上,2020年人均占有粮食584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24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64.48亿元,年均增长3.9%。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5337元,增长10.4%。如今,在宁夏的广袤农村,处处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这五年,宁夏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取得脱贫攻坚伟大胜利,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同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扛起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历史重任,以乡村振兴为统领,积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努力开创了宁夏“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上阔步前行。G
(本文参考《辉煌六十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社会科学院编,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第1版;《宁夏文化的源与流探析》,杨春光编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中国共产党宁夏史(1949.9—1978.12)》,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责任编辑:李永红